您的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茶业 > 灵洲鳌负--南海金山古寺

灵洲鳌负--南海金山古寺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9 11:14   浏览 N 次  

细个时成日听D老人家讲金溪河 金山寺 苏东坡 当时对金山寺嘎印象一片模糊 净系知道苏东坡曾经黎过 曾经写诗

后来俾日本仔破坏左 死左好多好多人 金山寺俾人炸吖偷吖盗吖洗劫一空了 再后来 个度起左个东坡水泥厂

后来的后来 大概2000年左右 因为水泥厂污染环境 停止运作了 因此好多人都下岗了

个时系经济发展最快既时候 可惜俾里水合并左 搞左个政府广场之后就咩都无啦

之后就十年如一日 今日嘎和顺就系十年前嘎和顺喇 镇政府亦都凋空左系度 形同废嘎

记得屋企前面好多以前日本仔打仗留低嘎碉堡 听老人家讲 以前D日本仔系上面用机关枪扫射 赶走晒D村民

以前都会见到D碉堡噶 后来D人狂炸狂炸 搞到面目全非 再后来好似系国家规定了 全部种翻树唔俾再炸了

离题喇.......

南海金山寺,原名普陀禅院,位于南海和顺镇境内的灵洲山上。在广州西北32公里处。该寺始建于东晋年间,在北宋得到大文豪苏东坡题诗后,更加声名远播,曾在元、清两代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灵洲鳌负。明朝成化年间,朝廷对其予以重建,敕名“宝陀禅寺”。

百年悲凉:

日寇洗劫 千古名刹湮没

与金山寺闻名千古形成对比的是,当代的古寺仅剩几块石头、几棵老树可以辨认,而且原本是江岛的灵洲岛也与南岸陆地相连,或为民居或为厂房,让人唏嘘不已。

而最让人痛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金山寺不幸成为日寇的司令部,寺内陈设被大量糟蹋,不少文物甚至被日寇盗走,僧众被驱散。抗战胜利后,寺院虽收回,但因无人管理,建筑物大多倾圮,如今只剩荒芜,供人凭吊。

在万丈暮光的笼罩下,一个金色小岛仿佛沧海巨鳌般静静地匍匐在秋水雾霭中。在小岛上,葱郁的群峰山林间,一座寺庙隐隐露出亭台楼阁。秋水间虽有百舸争流,寺庙里虽有香客接踵,画面色彩也非常华丽,但整幅画卷却透露着一种沉静淡定的气息


《金山古寺》写实油画——冯少协


金山寺旧址,已难觅昔日景象。


典故一:苏东坡游览题诗

东坡公自命“前生”在此修行

在金山古寺所处的灵洲山最顶峰,有座“东坡亭”。据史料记载,宋哲宗绍圣元年,苏东坡因“讥斥先朝”获罪被贬岭南。宋元符三年(1100),他由海南移永州(今湖南零陵),途经广州,游至附近的灵洲山时,见到此山立在江中,山上又有一名叫普陀院的小寺庙,加上周围醉人的景色相衬,仿佛江苏金山寺的微缩,于是登洲游览。

一进山门,他突然觉得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不知不觉走进了该寺已经圆寂的方丈的禅室,令苏东坡觉得更为惊讶的是,该禅室里面的陈设竟然跟他之前一夜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梦境中东坡发现自己的前生乃一僧人。于是他赋诗题壁留下了自己的墨迹,认为自己就是该寺圆寂61年的方丈德云转世。题诗曰:“灵洲峰上普陀院,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这也是苏东坡留给南海唯一的诗句。

灵峰山上普陀院,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据后人考证,诗中德云是印度佛经中的一位高僧,而妙高台即指镇江金山寺的妙高台,可见他对金山寺的感情之深。
苏东坡题字后,金山寺声名鹊起,从此香火大盛扩建为寺,将普陀院更名为金山寺,并从元代起被认为是羊城八景之一。而苏东坡当时题词的诗碑于上世纪50年代末发现,今由广州文物部门保存。


典故二:东坡鞋漂化成洲

当苏东坡游览题诗后,在河边洗脚。突然,狂风大作,苏东坡的一只布鞋被吹进江中。布鞋顺着江水往东漂流,漂流至山脚西北面的河中心便停住了。然而,布鞋却越来越大,江水顿时波涛汹涌,浪花腾飞,水声隆隆,经久不息。待一切平静后,宽阔的河面上出现了一个长形带弯、面积百来亩的小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就将此岛称为“东坡洲”。



当然,在金山寺的历史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苏东坡在此留下千古诗作。此外,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也曾两度游访金山寺。鲜为人知的是,根据《南海文史资料》记载,“在民国初期,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廖仲恺等人,也曾浏览过金山寺。孙中山先生还曾在楼门前亲手栽下一棵木棉树。”

清代康有为游南海金山寺题诗


遗憾的是,原建筑在清代被战火焚毁,大炼钢年代又遭到进一步破坏,如今已湮没无存。目前当地除了尚存一个祭祀台的石台和碎石,以及保存于广州文物部门的东坡诗碑外,已基本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遗景了。当年盛况也只留存在一些老人的传说中。

古寺于上世纪被毁,只剩下拜祭用的石台等碎石

日月流逝,时事难料。出人意料的是,去年岁末,南海和顺镇逢涌的一位民间收藏者,在一位老人以废纸价格清理出售大批清代祖传下来的古旧线装书中,发现了一幅《重建金山寺百面图》的建筑拓图。经相关专家考证,这就是当年羊城八景之一的金山寺,是现存的、唯一反映金山寺全貌的孤本。图中清晰地显示了建在西北江汇集处一个名叫灵洲的孤岛上的金山寺。它坐落在自江边沿数百级石阶而上的灵峰山上,在大雄宝殿的右侧还建有钟楼,并有拜祭台等建筑,气势恢弘。

在旧书堆中找出来的“金山古寺”拓本


相关资料:

金山古寺(即:灵洲鳌负)从元代起入选羊城八景。到清代的羊城八景有几说,一说是:海珠夜月、波罗浴日、石门返照、蒲涧濂泉、大通烟雨、白云晚望、景泰僧归、金山古寺。也有一说是:粤秀连峰(越秀山景色)、琶洲砥柱(琵琶洲上的海鳌塔景色)、五仙霞洞(即穗石洞天)、孤兀禺山(禺山书院一带景色)、镇海层楼(五层楼)浮丘丹井(西门外浮丘岛葛仙井)、西樵云瀑(南海西樵的瀑布)、东海鱼珠(东郊江边鱼珠石一带景色)

除苏东坡外,杨万里、伦文叙、康有为、孙中山等名人均到过金山寺游览,并有题字。

东晋训诂学家郭璞,博学多才,亦善卜,曾注释《山海经》。当他游灵洲山时,举目四顾,秀气蒸郁,视野苍茫,惊叹“南海之间有衣冠之气者,斯其地也。”

“灵洲鳌负”昔日美景:古代这里的西南涌与芦苞涌都还没有淤塞,江面宽阔,站在灵洲山峰上举目四顾,可见山上花木葱茏,古树参天,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山下四面环水,视野苍茫,西、北二江之水自远方奔涌而来,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是为“灵洲鳌负”之景。古代过往行人乘船经此,多登灵峰一游,从而使这里渐成重要的旅游胜地。而所谓“鳌负”即灵洲之下有神物负着之意。

“灵洲鳌负”之现状:近二三百年来,由于西南涌和芦苞涌日渐淤浅,船舶难于行走,灵洲山便失去了它咽喉之地的重要地位,并逐渐衰落。河床淤积成沙洲,大概在明末时已与南岸的瑶头相连,所谓灵洲鳌负一景不复得见。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