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茶业 > 继承茗山法师的遗志

继承茗山法师的遗志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8 21:08   浏览 N 次  

继承茗山法师的遗志

人海灯2001年第3期 作者:(日本)大岛龙玄 今年三月底,我去无锡探望了正在华东疗养院住院的茗山法师。当我和京都大谷大学博士留学生慧光师冒然提出“想将老人的事迹向日本佛教徒介绍”时,茗老慨然应许。
在接下来的两天日子里,老人不顾体弱病重,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往事和教诲:如文革中的遭遇、回忆太虚大师、修行的经验、对日本佛教的印象等。其中,在讲到今后中国佛教界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流之事时,老人还引用了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提出的“黄金纽带”的话,并谆谆教导我:“佛教徒应相互尊重,珍惜彼此间的法谊,而且希望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
老人生前曾二次访问日本。1995年老人历访了日本各地的名山古刹,加深了与日本僧侣的交流。还拜访了自1980年以来,在鉴真和尚像回巡展时结下了深厚道谊的老朋友、久卧病床的唐招提寺森本长老。当时,老人也曾来到我所属的日本曹洞宗两大本山之一的总持寺参观访问。1997年,老人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副团长,出席了在京都召开的日中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
1992年,我在参加南京宝华山隆昌寺授戒法会时,第一次有幸拜见老人。我曾在香港宝林寺参学、修行了一段时间。当时,寺里许多师父准备到宝华山授戒,他们也约我去。我征得圣一法师的同意后,决定在中国授戒,就和他们一起同赴宝华山。
现在日本国内,由鉴真和尚传来的南山律,仅在奈良唐招提寺保存一丝法脉。这是因为九世纪日本佛教界发起了一场大乘戒坛运动,认为:“大乘僧只受菩萨戒就可以”。自那以后,日本僧人不受比丘戒而只持菩萨戒。由于这段历史原因,日本佛教往往被称为“没有戒律的佛教”。
当时,参加授戒法会近千人,其中包括来自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僧侣。来自日本的僧人就我一个。大会期间,来自海外的僧人中,有突然病倒的,而且还发生了差一点就中断授戒仪式的打架斗殴等意外事件。大会最后圆满成就,这都是仰仗担任戒和尚的老人的高尚德行。
在宝华山,我能成为一个南山律的比丘,感到无比的荣幸。每当想到自己一次得到一千多位兄弟、道友,内心就充满了无上的喜悦和激动。授戒法会结束后,我和其他海外僧人一起拜会了老人。第一次接近老人,我就被老人清净圆满的相貌,深深地打动了。那时所照的相片,至今仍挂在我的办公桌前。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去拜访老人,每次都得到热情接待。当有其他中国僧人在场时,他总是介绍说:“这是我的日本弟子。”告别时,每次都坚持送屋门外。深情厚意宛若慈父。每当想起这些,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起。
老人在谈到日本佛教的现状时,认为日本佛教在文物保护、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等方面非常先进,值得中国佛教学习。但在持戒等实践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老人经常对我说:“希望你作为我的戒弟子,把日本的戒律传统复兴起来。”但我自知才疏学浅,无能为力,故总是低着头,沉默无语。老人见我这副样子,就耐心地开导说:“只要自己依戒奉行,以身作则,人们就能认识到戒律的重要性,就会慢慢跟你一起学戒持戒。”
失去了老人,现在的我还能作些什么呢?我就像个迷路的人,茫然而无所适从。蓦然回首时,我还在苦苦寻找慈父的身影。
我至今还深深记得老人在华东疗养院的最后一段话:“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多培养一些身边的年青法师,成为今后佛教界的接班人。”老人秉承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教导,为“振兴佛教,利益众生”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忍受文革中难以想象的苦难,并为佛教的未来,操尽了心。
作为一个日本僧人,从多年与老人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深深地感到,在老人的眼里,只有平等的佛法而没有国界的区别。在同是佛教徒的立场上,日中两国佛教徒携手共进、友好下去是老人所期望的。因此,我们实践老人这种愿望,我想就是对老人遗志的继承。老人的示寂是中日两国佛教界的重大损失,我至今仍然悲痛不已。
(作者系日本国福冈县曹洞宗宝光寺住持)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